
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经过多年的爆发式增长,如今行业增速疲软。2023年1-6月,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为759.93亿元,同比下降0.66%,环比增长11.74%,其一大原因在于,电竞项目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与局势多变、易爆冷的特性,天然吸引了境内外博彩公司关注,一时间博彩、假赛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毒瘤也侵蚀着电子竞技这一新兴项目。
以“刀塔2”项目为例,这一项目近日受到严重打击,在2023年3月,该项目官方运营公司公布一份包含46名选手的禁赛名单,选手封禁原因包含假赛、参与博彩、使用外挂等,接近半数的职业队伍遭到影响。
在亚运会引入电子竞技作为比赛项目之后,其性质由电子娱乐更多转向于体育竞技,电子竞技也如传统体育一般承担了国家软实力竞争、增强国家凝聚力(尤其是青少年)、带动周边经济等诸多责任。但对于电竞博彩的监管,仅停留于游戏运营公司的商业行为,建议国家在赛事监管方面对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项目一视同仁,大力打击电竞博彩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1、电竞行业经营模式不健全
虽然中国电竞行业的行业规模在世界前列,但与传统体育的经营模式(包括赛事门票销售、广告赞助、商品销售等)仍有较大差距。在电竞赛事奖金赢者通吃的大背景下,除了少数顶尖俱乐部可良性循环,中下游小俱乐部难以维生,往往主动选择参与博彩,甚至赞助商就是博彩公司,建立俱乐部即以此为生。
2、涉赌涉假选手惩罚力度小
目前对涉赌选手的惩罚力度太小,仅限于游戏官方发出的长期或永久禁赛令。污点选手在被禁赛后往往就地退役,转战直播平台继续靠本行业为生。对涉赌涉假选手的处罚没有影响其行业生涯,使得涉赌涉假代价较小。
3、取证困难
与传统体育相比,电竞比赛的假赛操作更具隐蔽性,选手往往以状态欠佳、水平不够来辩解可疑操作。同时因为电竞假赛没有法律法规监管,对于选手的私人账户无从监管,赛后的调查取证难以实施。
1、将电竞真正视为体育项目,与传统体育采取相似监管模式
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承认电子竞技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比赛项目,又于2008年将电子竞技改编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。
在早期阶段,电子竞技经过多年野蛮发展,行业已达千亿规模,但国家配套监管并未跟上。由于人们思维惯性,电子竞技仍具有“电子游戏”、“娱乐为主”的标签,并未对其正视。
建议国家体育总局、公安部门在监管模式上对电竞与传统体育一视同仁,采取多项措施,包括:法规层面明确电竞博彩为非法、采取措施封锁非法博彩网站、依法追究参与线上博彩的责任、明确电竞比赛的监管机构、明确电竞比赛第三方监管流程、积极配合警方打击电竞博彩等。
2、引入正规彩票机构进入电竞行业
可由国家层面牵头,学习足球行业经验,引导正规彩票机构进入电竞行业,将彩票收入运用于行业发展,如电竞基础设施建设、俱乐部运营补贴等。
3、推广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制
2018年,上海市体育局率先试点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制,该举措可全面推广。确保选手被证实涉赌涉假后,吊销其运动员资格,禁止其转战其他电竞项目,并对其转型主播、解说造成阻碍,实现职业生涯的全方位震慑。
4、一项目一议,同游戏运营公司合作取证
打击电竞博彩不能仅靠游戏运营公司的商业行为,也不能完全脱离游戏运营公司。建议一项目一议,建立与运营公司的合作机制,妥善利用其技术手段与专业知识取证,辅助其打造良好竞技生态,实现双方共赢。
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,目前正面临着挑战,其中博彩和假赛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零点有数建议,相关部门、社会群体应更新对电子竞技的看法,将其作为真正的体育项目,同时引入正规彩票机构,并推广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制。此外,必须加强涉赌涉假选手的惩罚力度,并建立与游戏运营公司的合作机制,共同打击电竞博彩,以促进电子竞技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。